上周工作室那台老胃镜又出毛病了,镜头一插进去屏幕就发灰,像蒙了层雾。送去官方维修点检查,对方电话报了个数差点把我送走——光开机费就要四千八,换根导光束报价一万三!
回家对着账单翻来覆去睡不着,心一横拆开设备柜,把备用机里吃灰的淘汰款内窥镜全掏出来练手。先拿螺丝刀拆掉外层金属壳,再用镊子小心翼翼拨开排线卡扣。折腾到凌晨三点终于搞明白:镜头灰蒙蒙的毛病八成是导光束老化,接口氧化也会让画面发黄。
第二天跑遍医疗器材二手市场,发现三个省钱的硬道理:
照着大爷视频拆镜头盖时,镊子一抖把排线扯出火星子。赶紧关总电源后傻眼:显微镜下的排线接口比芝麻还小。是用双面胶把0.3毫米排线粘在牙签上,举着放大镜怼了半小时才接回去。
最坑的是装密封圈那步。原想着新橡胶圈比老化件厚实更防潮,结果用力过猛压碎脆化的镜筒边缘。只好跑五金店买纳米级胶水补救,现在镜头屁股上还有条像鼻涕干掉的补丁印。
算账把自己吓一跳:
总花费两千出头,比起官方维修省下两万多。现在这台修修补补的老机器反而成了最爱用的备用机——毕竟每个零件都在我手里死过两回,下次再罢工闭着眼都能修。
临走前器材店老板递给我张手写清单,上面列着行业黑话:“要省钱就记牢——冷光源报故障先看灯泡接触点,镜体漏水重点查蛇骨关节,图像跳闪八成是排线被老鼠啃”。这张破纸现在塑封了贴在工具墙上,比当年高考重点还金贵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