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天扫地机器人突然趴窝了,当时正在拖地,就听它“滋”一声,原地打转两圈直接崴了脚,翻着肚皮躺那儿不动弹了。我蹲那儿戳了它半天电源键,灯都不带亮的,心凉了半截——这玩意买回来勤勤恳恳干了快三年,头一回给我撂挑子。
当天晚上我就坐不住了,翻出落灰的发票,一看售后电话是省城的。打了仨电话过去,要么占线要么就是冷冰冰的机器人客服让我“官网提交申请”,转人工比登天还难。指望寄过去修?来回运费就得喝一壶,还怕路上被摔得更散架。
没办法,掏出手机点开本地生活平台,搜“乳山扫地机器人维修”。结果跳出来一堆眼花缭乱的广告,不是名字起得跟“国际科技中心”似的,就是小维修铺地址模模糊糊写个“某某路附近”。点开详情页,照片看着像网图,底下评论更是两极分化,夸的说“妙手回春”,骂的喊“黑店坑钱”。我越看越慌,感觉像在拆盲盒。
第二天我干脆骑上小电驴,打算顺着街边扫扫看。先跑到商业街那边一个号称“家电维修全能王”的小门脸,结果刚进门就看见台老式显像管电视搁地上敞着肚皮修。老板叼着烟问我牌子,我说了牌子型号,他一摆手:“这进口板子修不了,没配件!”
后来又钻了几家小店,不是直接拒修扫地机器人,就是报价虚得吓人:“开盖检测费80,修不修都得给!配件另算!” 有一家倒看着挺专业,柜台摆着几个拆开的扫地机,结果老板说只修XX品牌——我这牌子人家根本不接。
回到家正发愁,突然想起小区邻居群里提过一嘴本地服务站的事儿。赶紧往上翻了几百条聊天记录,还真扒拉出来一家政府认证过的“家电惠民维修点”!邻居老王去年修过豆浆机,说师傅挺实在。我立马把名字记下来了:“乳山市便民家电特约维修点”。
照着邻居给的信息找过去,门头不大,但玻璃门上大大方方贴着工商执照复印件和维修资质证明。前台阿姨很利索,登记完牌子型号就说:“你这牌子我们刚好有授权,常见毛病都能修。开机费50,查出问题再报价,不修不收钱!” 这话听着就踏实。
维修师傅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。动作挺麻利,几下拆开底壳,万用表这里戳戳那里量量,指着主板上一小块烧黑的区域说:“问题不大,电源模块烧了,换个新的就行。原厂件190,手工费60,你同意现在就换。” 这明码标价比前面问的店透明多了,我赶紧点头。
等了大概四十分钟,师傅就喊我进去看。机器人已经能亮灯自检了,放地上溜达了一圈,稳稳当当!师傅还顺手帮我清了滚刷头发,擦了传感器,开了张手写维修单,盖了红章递给我:“再坏凭这个来,三个月保修!”
这趟跑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:找维修就跟看病一样,别图方便随便进“小诊所”,认准“正规医院”才省心又省钱。现在看这机器人吭哧吭哧干活,我忽然觉得…它可能就是想找个正经地方退休,是我不懂事了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